在中国,给服务人员小费尚未形成一种普遍文化。但在中国高尔夫的圈子内,给球童小费已然是一项不成文的“规定”。通常一场18洞1对1的服务小费为200元,而如果golfer对自己的球童服务十分认可,小费数目上不封顶,多多益善。



在国内,普通球童的收入由基本工资,出场费,点场费和小费四部分构成。而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。很多球童根本无法拿到作为基本保障的1000~3000元的基本工资,而100~200的出场费,某些球场也基本上推到了客人身上,因此球童的唯一收入,就只剩下客人的“小费”了。这也就不难解释,为何球童“小费”不断地“水涨船高”,由最初的“看心情给”,逐步过渡到50元、100元、200元甚至300元的程度。



在国内,高尔夫运动尚未与世界接轨,而“球童小费”的各类现象则彰显了十足的“本土特色” —— 球会不好明文规定该不该给,该给多少;球童不便主动索要服务小费;而球员不好意思不给球童小费。


不过,一些渴望规范化管理的高尔夫俱乐部,已经通过“通知”的方式,对球童“小费”进行了“明码标价”的提示,以防止某些“初来乍到”的球手,并不愿意“入乡随俗”。毕竟,球童“小费”现在已经变成了球童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,因此球员也就“不给不行”了。



尽管如此,球童的普遍生存状况仍然可以说是“比较糟糕”。少数球童,可以通过“点号费”以及额外“小费”多赚一些,但大多数球童,还是在生存的边缘挣扎,拿着微薄的报酬,付出着不太对等的辛勤与汗水,好不容易拿到的“小费”还要被东家抽成,难怪一些球童已经转行,很多球场在旺季时要闹“球童荒”。

中国球童的生存状态着实让人担心,希望这项“高大上”的体育运动,也能做到“高尚”,让所有的从业者感到自豪。